当前位置: 首 页  >  访谈互动  >  正文

【东南早报】蔡昉盛赞泉企“保薪不裁员” 专访蔡昉

时间:03-21  来源:  作者:

蔡昉盛赞泉企“保薪不裁员”
在接受早报独家专访时,他表示经济复苏将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建议劳动者在就业低谷时借机积攒实力

 

 

未标题-1.jpg

  蔡昉在演讲 (潘登 摄)

  □早报记者 黄志平

  “面对金融危机,泉州企业老板们自发集体提出‘保薪不裁员’措施,这个做法是很聪明的。”昨日莅泉参加“bet365外围”启动仪式并作首场演讲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在接受早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如果全国其他地方的企业都能像泉州企业这样做,不仅有助于国家宏观经济的早日恢复,企业本身也将受益。”
  谈及当前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问题,蔡昉建议,大学生们首先要打破传统观念,把目光放远一点,可以选择向基层、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就业。他还建议,大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接受一些培训,加强自身就业的适应力和竞争力,包括接受更高一级的正规教育和职业教育,以便经济周期过去之后能够迅速抓住机遇。
他同时建议目前暂时失业的劳动者不要丧失信心,要积极寻找就业岗位。“在遭遇周期性经济危机时,往往也是重新组合生产要素的时候。个人应该利用这个机会提高自身就业能力,积极参加一些适合自己的培训项目。他认为经济复苏后将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建议劳动者在就业低谷时借机积攒实力。

  泉州发展思路:
  拓展新经济增长点

  记者(以下简称记):面对当前国内国际形势,泉州市提出“稳住大盘,固本培源”的总体发展思路,您对此有何看法?
  蔡昉(以下简称蔡):在这种经济形势下,泉州市提出的这个思路非常好。现在,很多地方都在表示要淘汰传统产业,其实传统产业要淘汰多少,最根本的判断标准是“新的经济增长点增长了多少”。现在泉州提出稳住大盘,先把传统产业稳住了,保证了一定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就业,这就能为拓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创造良好的经济和社会基础。
  其实,这次国家提出4万亿投资方案,其中包括了由地方来完成的一部分投资。中央方面更多考虑的是大项目,而地方就必须根据自己的经济结构来引导和完善属于自己的这部分投资。毕竟,中央虽然对地方在经济增长上有要求,但最根本的要求是保持社会稳定,而社会稳定必须依靠民生稳定,民生稳定靠的是收入稳定,这就必须保证就业稳定。
投资,“经济优先”是一种投法,“就业优先”又是一种投法,产业结构不一样,差别很大。如果把它投在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或者服务业上,经济增长的同时,就业也得到保证。地方在考虑GDP增长的同时,应该多考虑GDP增长的最佳效果,既要保证经济增长,同时又能保证社会稳定,那将会是双赢效果。

  泉企战略转型:
  可与中西部进行对接

  记:面对金融危机,泉州很多企业适时提出进行战略转型,降低劳动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您一直提倡我国要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从而解决就业问题,那么这二者是不是存在冲突?
  蔡:其实,我讲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是把整个中国作为一个整体来判断,也就是说把中国作为一个经济整体,来判断它劳动力的廉价优势是否已经丧失。在这里,我的个人判断是还没有。虽然我们的劳动力成本是有所上升,但是和发达的国家,甚至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劳动力成本还是低的。另外,我国在劳动力成本提高的同时,劳动生产率也在提高,那么由于劳动成本提高丧失掉的那些优势,又会从劳动生产率提高方面弥补回来。
  决定一个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是否具有绝对竞争优势,光靠工资水平指标是不够的。举个例子,比如说某个球队要雇姚明,假设给他1000万元的年薪,那么我跑去找球队老板,提出我只要100万元或者10万元年薪,请他雇我,结果可想而知,人家是不会雇我的。因为虽然我的工资可能只是姚明的十分之一或者百分之一,但是我在打篮球方面的劳动生产率可能只是他的千分之一。所以,不是工资决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竞争力,而是工资加劳动生产率决定的。从全国范围来看,劳动成本增加和劳动生产效率两者上涨的速度基本上是一致的。
现在,泉州企业是完全可以进行产业升级的,这也是金融危机下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惟一出路。但是泉州企业产业升级后,可能面临产业转移出路。我建议,如果整个中国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仍具有优势的话,那么应该引导沿海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国内中西部地区转移。因为中西部发展了,最终也将有利于沿海地区经济的发展。

  老板保薪不裁员:
  保护劳力即保护自己

  记: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泉州一些企业面临订单减少带来的开工量不足的问题。虽然如此,泉州很多企业还是提出 “保薪不裁员”措施,您怎么看泉州民营企业的这种自发集体行为?
  蔡:我觉得泉州企业的这个做法是很聪明的。我认为,这样做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上都会产生积极影响。
  从微观层面讲,如果企业财务状况能维持的话,企业应主动把原有的员工留住。考虑到从2004年到2008年沿海地区已经出现的劳动力短缺状况,特别是具备一定技能的劳动力的紧缺,企业如果能够保住劳动力,未来经济一旦复苏,企业就能以最小代价获得经济增长所必需的劳动力。
  另外,从宏观层面讲,中国经济恢复的核心还在于自己国内的消费需求。消费需求从哪里来?主要支撑还是在于老百姓的收入。泉州企业的“保薪不裁员”计划,既可以保持工人的稳定,还能保证他们收入不会下降,从而保证消费不会大幅度出现萎缩或者减少,这是扩大内需一个很重要的支撑因素。
从全国经济来看,企业是很微观的个体,但是如果企业遇到困难后就把工人打发掉,那么就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收入减少,就不可能维持内需,甚至连我们原来的正常内需都没办法达到,更不可能填补外需减少出现的产能过剩的空当。如果是那样的话,我们中国的经济就不可能在短时间复苏。

  就业困难群体:
  利用低谷积攒能力

  记:当前经济危机下,大学生就业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另外,一些企业由于自身无法经营下去只好裁员,对于这些面临就业困难的群体,您对他们有什么建议?
  蔡:对于今年即将毕业的大学生们,我建议他们,在经济危机时期,应该首先打破“只愿意留在大城市,只想进机关和大企业”的观念,把目光放远一点,多面向基层、农村和中西部地区。另外,大学生们还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接受一些培训,加强自身就业的适应力和竞争力,包括接受更高一级的正规教育和职业教育,以便经济周期过去之后能够迅速抓住机遇。
  除了寻找就业机会外,大学生们还应该充分利用各级政府和群众组织提供的扶助措施,积极创业,像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共青团等部门单位都有推出扶助创业的基金和小额信贷项目,有能力的大学生们可以抓住这个机会,积极参加到创业活动中。
对于那些暂时失业的劳动者们,我希望他们个人不要丧失信心,而是要积极寻找就业岗位,必要时可以接受待遇偏低的临时工作,以期尽早回到劳动力市场上。虽然目前就业困难,但是灵活就业渠道仍然是存在的。劳动者要乐于去发现并接受这样的就业岗位,蓄势待发。


  蔡昉曾为中央政治局讲课

  1956年9月生于北京。先后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曾在国外多所大学担任访问学者。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人力资源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共十七大代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
  2003年3月28日,蔡昉曾受邀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们就“世界就业发展趋势和中国就业政策研究”这一题目进行讲解,并提出就业优先原则。
  蔡昉著作颇丰,有《中国的二元经济与劳动力转移——理论分析与政策建议》、《十字路口的抉择——深化农业经济体制改革的思考》、《穷人的经济学》、《中国流动人口问题》和《科学发展观与增长可持续性》等。(杨莹辉/辑)


  来源链接:
http://szb.qzwb.com/dnzb/html/2009-03/24/content_2493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