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讲蔡昉与听众互动
时间:05-17 来源: 作者:
1. 如何看待海峡两岸人才交流?
【听众A】:
蔡教授,您好!我有一个问题就是在十二五规划中对这个海西建设也非常重视而人民基本经济的发展也非常重要,教授对这个海峡两岸人才交流有什么看法。
【蔡昉】:
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其实我没有什么研究,但那总的来说,我觉得就是我们大陆和台湾还处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上,经济发展阶段非常一致的两地,其实经济上的竞争性会多于互补性。但是如果说你的经济发展阶段是有所不同的,特别是差距比较大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说,它们的互补性会大于竞争性。因此说,在这种情况下,其实我们跟台湾有更多的互补性。同时,台湾也有更多的发展经验可以供我们借鉴。所以它的所谓的人才交流,我觉得是可以表现为大学扩招。这个高等教育从精英式教育进入到大众化阶段。再一个阶段是大规模的高学历,就是说读硕士、读博士、留学。其实,我对台湾了解就是说他已经进入到它的留学高学历人员已经有点像我们扩招后的高校毕业生一样,就是说,实际上工作并不好找,这个时候,我觉得是说我们利用这个机会来留住它的一些人才。所谓的外脑我觉得对我们的经济发展是有好处的。
2. 中国的生育率下降与计划生育政策关系不大,你是如何判断的?
【听众B】:
工作政策在上世纪70年代,就是说人口下降非常快,而且不是在计划生育这个政策之后才下降的。那这样来说,我觉得现在按照这个情况的话,假如政策放宽,就不会对人口的增长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一点来说,你是怎样来判断的?不好意思我表达得不是很清楚。
【蔡昉】:
其实,我理解你的意思。我讲的是从1970年到1980年期间,中国的生育率下降是最快的,而且是幅度最大的,从6.7降到3.3以下,这是前所未有的最快的下降速度,它的含义是什么?是说没有强制性的独生子女政策,你的生育率也是可以下降的。只要你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是比较健康比较快。它的含义是什么?
其实也不一定非要有含义,我们做研究的时候,有的是为了指出了一个事实而已,对吧!它如果说有含义,它的含义就是说我们今天已经发展到这个阶段,我们是低生育,我们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这个水平上,如果他们两者之间一致的,我们的生育水平和我们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也是一致的话,就意味着说,这个时候我们即使修正了、改正了、调整了生育政策,比如说允许生两胎的话,也不会有多人生两胎,也就是说不会造成人口的失控。这就是我们引申的,因为我们在这个发展阶段上有相当多的人已经不一定要生了。更具体地说,我们现在全国看,我们不是一胎制,我们城市人也有一些例外,可以多生。农村,你可以在两个孩子之间有一个间隔,通常也是要生的,因此,我们平均下来,中国的政策生育率应该是1.5,也就是政策允许中国人的生育率应该是1.5,但是,我们做过很多的意愿调查,就是问你说,如果随便生你准备要几个。最后调查出的结果大概是1.7。也就是说,这是人们想要的孩子数,因此1.7和1.5之间其实就是0.2个百分点而已,是吧!0.2个百分点,不叫百分点。0.2个孩子而已,其实差别已经不太大了。所以它逐渐说我们如果进行一定的政策调整的话,不会引起什么大的波动!
3. 咱们计划生育政策有没有必要改变,它若要改变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听众C】:
那蔡教授,你是研究人口问题的。昨天咱们有一个统计报告出炉了,我记得有记者问过,我也想同样问你。就是因为我听你的“未富先老”包括我们的人口,其实你刚才已经回答了,但是好像回答不是很明确,我想问明确一点,就是说咱们计划生育政策有没有必要改变。这是昨天咱们公布的时候,我记得有记者问官员。因为你是学者,我想问学者一下。
【蔡昉】:
‘官员怎么回答’他含糊其辞,学者可能有的时候也需要含糊其辞。就是刚才我讲到了说,我们人口生育率的下降不完全是政策造成的。其实,这里头相应引出一个结果,就是说我们现在调整了政策,也解决不了老龄化的问题。但是,我并不意味着说,我就认为政策不该调整,我个人觉得调整政策有两个条件,只要具备了就应该调整,第一个,我们现在还是要讲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说,家庭它的情况是不一样的,有的家庭可能选择甚至现在孩子选择不结婚,结了婚不要孩子,丁克家庭,这是一种情况。
还有的人说,我有特殊的原因或者特殊的偏好,我可能想要两个,甚至有人想要三个孩子。因此来说以人为本其实归根结底生育的选择权应该逐渐地回归到个人和家庭。第二个条件是取信于民。取信于民的含义是说,30年前,整整30年前,1980我们独生子女的政策的正式文件是它的形式是中共中央关于控制人口增长,致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一封公开信,在这个信上,号召大家光生一个孩子。后来变成了不是号召了,就是规定只能生一个。但是在这个信上,中央讲了说30年以后,情况会发生变化,那个人口增长的压力没有大,我们就可以采取不同的政策。什么叫情况发生变化?我想就是生育率下降,当时预料到生育下降到这么低吗?绝对没有预料到他们做梦都没有预料到那个时候人口学家还算说,控制了人口以后,还要到2040达到16亿的人口才到顶峰。
现在,根本不是这么回事。因此我们现在也具备了调整政策的条件,因此说,中央在十二五规划建议里面讲到了说,有一段话叫做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但是我加一个注解的话说,计划生育,不代表一胎政策,是吧!计划生育并不代表一胎制。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逐步完善国策,完善政策就意味着说进行一定的调整。我觉得我们到目前为止已经在进行着这个调整,渐进式的,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目前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都实行了叫做“双独制”,就是一对夫妻双方都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可以生两孩子,接下来很自然我们可以走到“单独制”,单独制就是说对夫妻只有一个人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他们就可以生。那想想我们现在结婚生孩子的都是80后,接下来是90后,基本都是计划生育一代,因此他们如果说单独的话,只要一个人是独生子女的话。这种概率已经非常高了,所以这样距离允许生二胎,也就为期不远了。
4. 中央跟国企之间如何分配才能让老百姓真正得到福利?
中央面对通胀还有房价还有计划在多长时间内能够达到正常水准,还有中央跟国企之间如何分配,通过什么方式能让老百姓真正得到福利?
【蔡昉】:
我觉得只能说原则上,这个国有企业红利,在一定程度上说,从技术上说,它其实应该属于财政,从根本上说他应该属于全民。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从现状出发,只有很小的比例,是上交财政的。从这点出发,我觉得一个可能的思路是说国家拿这笔钱用来做社会保障。因为特别养老保险和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有关。我们是欠债的。因为长期以来,过去的人,虽说他们老龄化,我们没有对他有积累。因此我们逐渐要覆盖全体居民、城市和农村全体居民的一个养老保障制度。一定是在资金上有缺口,这个缺口,必然应该是政府来保证。我们在十二五的这个建议里明确讲了,就是说要提高政府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能力,因此说这是一个很好的来源,真正反映了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这个原则。
房价的问题,我觉得是说,一个城市跟另个城市,房价这个上涨的原因不完全一样。因此说,各有各的办法。但是,我们十二五有一个非常雄心勃勃的一个目标,也就是说提供好像是3700万套这个保障性住房覆盖已经高达20%。这是很少见的。我们历史上从来没有的,在其他国家的发展历史上也是很少见的雄心勃勃的一个规划。很多人甚至说它不是说觉得你不够,甚至很多人担心你的财力能不能保障。我觉得,说压房价可能很难,我只能说很难,我不敢期望有多大的成效。但是,从保障性住房能够让未来中低收入者能够从保障性住房中得到自己应有的这个住有所居的这个目标,我觉得,这是一个正确的思路,因此说,我们还要调房价、控房价,尽管做,但是也许不会有太好的效果。但是我们寄希望于未来保障性住房、补贴性叫供租房能够出现。
版权所有 ? 华侨大学
Copyright ? 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